May 2007
April 2007
March 2007
February 2007
January 2007
November 2006
October 2006
September 2006
August 2006
June 2006
May 2006
April 2006
March 2006
February 2006
January 2006
November 2005
October 2005
September 2005
August 2005
July 2005
June 2005
April 2005
March 2005
February 2005
January 2005
December 2004
November 2004
October 2004
September 2004
July 2004
May 2004
April 2004
February 2004
January 2004
September 1990
April 2007
March 2007
February 2007
January 2007
November 2006
October 2006
September 2006
August 2006
June 2006
May 2006
April 2006
March 2006
February 2006
January 2006
November 2005
October 2005
September 2005
August 2005
July 2005
June 2005
April 2005
March 2005
February 2005
January 2005
December 2004
November 2004
October 2004
September 2004
July 2004
May 2004
April 2004
February 2004
January 2004
September 1990
Thursday, May 17, 2007
Tuesday, May 15, 2007
Sunday, May 06, 2007
Gabriela Montero in SFJazz

Gabriela Montero, Piano
Saturday, May 5, 2pm
Florence Gould Theatre, Legion of Honor
聽到一半忽然想到:「原來他就是野田妹呀」
Gabriela Montero 出生於委內瑞拉,和很多台面上的演奏家一樣,從小便展現異於常人的天賦。八歲時已經是成名的音樂神童;十一歲時,父母為了更進一步地發展他的鋼琴天賦,舉家遷居美國;十二歲便與辛辛那提管絃樂團演奏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接下來的路卻不如想像中的順遂。因為不同於正統的古典鋼琴演奏家,Montero 有著不一樣的興趣與才華:即興演奏。不僅是對樂曲採用自我的詮釋方法,甚至是即興作曲,用樂曲主題變奏,就如同爵士鋼琴家一般地「處理」著古典曲目。這樣的興趣自然不見容於古典樂界主流,即使規規矩矩地完成學業,面對各方面的懷疑和不以為然,也不免陷入幾乎要放棄的困境。他試著發展另一個新的人生,結婚生子,在美國、歐洲、南美四處放逐,卻也總是離不開鋼琴。
(如果野田妹沒遇上千秋大爺...)
為了重新找到音樂的方向,Montero 開始向各方請益,幸運地讓他遇見了阿格麗希。阿格麗希不僅肯定他在演奏方面的才能,更鼓勵他往即興的方向發展。得到了大師的加持,Montero 獨特的演奏方式最近幾年開始受到注意。現在在 Montero 的演奏會,除了正規的曲目外,觀眾也能夠有機會參與他的即興創作。他會請台下觀眾給他一小段旋律或是簡單幾個音符,過不到幾秒鐘,綿密不絕地即興音樂便從指間流溢而出。
其實從前的「古典」音樂也是有很大的即興空間和傳統,據說巴哈便是一位即興演奏的高手,只是都不幸地寫成曲譜,傳世不朽。爵士樂就不用說了,其中一直有幾位拿古典曲目來玩的樂手,藝術上或商業上的接收度也都蠻高的。今年是 Montero 第一次參加爵士音樂節,我想對他來說在形式上覺得又更輕鬆了點。音樂會還是保留了古典的曲目,在蕭邦、自由即興跟觀眾主題即興三種之間交替。即使是去到爵士音樂會,能夠遇上「冥想式」鋼琴獨奏的機會也是不多(沒有預設主題地坐下來就彈(我自己發明的詞 ^^)請參閱經典科隆音樂會)。更難得的是能夠聽到用各種古典樂派的方式,巴洛克、浪漫樂派、維也納華爾茲來即興,聽起來就像是首格律完正的作品。古典的部分也不是一般的音樂會上能夠聽得到的,毫無顧忌的蕭邦極速大暴走,「這樣就不會有正規的評價了吧」,十分過癮。
可惜就像他在接受訪問時表示的,之所以請觀眾來參與,主要是為了能夠證明他是真的現場即興創作(古典和爵士的隔閡真的很深啊)。所以這個部分的主題並不是若隱若現,而是常常出現,強迫提醒著觀眾,他是真的會這招的。曲子卻像被綁住掉了下來,整個即興無法起飛,聽到後面竟有點悶了起來。我想到目前為止,Montero 都還是自我定位在帶著新理念的古典演奏家,不知道參加了第一次的爵士音樂節後,這樣的方向會不會有點改變。
延伸:
NPR 的討論
CBS 六十分鐘採訪, video
Weilun's post

Gabriela Montero, Piano
Saturday, May 5, 2pm
Florence Gould Theatre, Legion of Honor
聽到一半忽然想到:「原來他就是野田妹呀」
Gabriela Montero 出生於委內瑞拉,和很多台面上的演奏家一樣,從小便展現異於常人的天賦。八歲時已經是成名的音樂神童;十一歲時,父母為了更進一步地發展他的鋼琴天賦,舉家遷居美國;十二歲便與辛辛那提管絃樂團演奏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接下來的路卻不如想像中的順遂。因為不同於正統的古典鋼琴演奏家,Montero 有著不一樣的興趣與才華:即興演奏。不僅是對樂曲採用自我的詮釋方法,甚至是即興作曲,用樂曲主題變奏,就如同爵士鋼琴家一般地「處理」著古典曲目。這樣的興趣自然不見容於古典樂界主流,即使規規矩矩地完成學業,面對各方面的懷疑和不以為然,也不免陷入幾乎要放棄的困境。他試著發展另一個新的人生,結婚生子,在美國、歐洲、南美四處放逐,卻也總是離不開鋼琴。
(如果野田妹沒遇上千秋大爺...)
為了重新找到音樂的方向,Montero 開始向各方請益,幸運地讓他遇見了阿格麗希。阿格麗希不僅肯定他在演奏方面的才能,更鼓勵他往即興的方向發展。得到了大師的加持,Montero 獨特的演奏方式最近幾年開始受到注意。現在在 Montero 的演奏會,除了正規的曲目外,觀眾也能夠有機會參與他的即興創作。他會請台下觀眾給他一小段旋律或是簡單幾個音符,過不到幾秒鐘,綿密不絕地即興音樂便從指間流溢而出。
其實從前的「古典」音樂也是有很大的即興空間和傳統,據說巴哈便是一位即興演奏的高手,只是都不幸地寫成曲譜,傳世不朽。爵士樂就不用說了,其中一直有幾位拿古典曲目來玩的樂手,藝術上或商業上的接收度也都蠻高的。今年是 Montero 第一次參加爵士音樂節,我想對他來說在形式上覺得又更輕鬆了點。音樂會還是保留了古典的曲目,在蕭邦、自由即興跟觀眾主題即興三種之間交替。即使是去到爵士音樂會,能夠遇上「冥想式」鋼琴獨奏的機會也是不多(沒有預設主題地坐下來就彈(我自己發明的詞 ^^)請參閱經典科隆音樂會)。更難得的是能夠聽到用各種古典樂派的方式,巴洛克、浪漫樂派、維也納華爾茲來即興,聽起來就像是首格律完正的作品。古典的部分也不是一般的音樂會上能夠聽得到的,毫無顧忌的蕭邦極速大暴走,「這樣就不會有正規的評價了吧」,十分過癮。
可惜就像他在接受訪問時表示的,之所以請觀眾來參與,主要是為了能夠證明他是真的現場即興創作(古典和爵士的隔閡真的很深啊)。所以這個部分的主題並不是若隱若現,而是常常出現,強迫提醒著觀眾,他是真的會這招的。曲子卻像被綁住掉了下來,整個即興無法起飛,聽到後面竟有點悶了起來。我想到目前為止,Montero 都還是自我定位在帶著新理念的古典演奏家,不知道參加了第一次的爵士音樂節後,這樣的方向會不會有點改變。
延伸:
NPR 的討論
CBS 六十分鐘採訪, video
Weilun'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