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007
April 2007
March 2007
February 2007
January 2007
November 2006
October 2006
September 2006
August 2006
June 2006
May 2006
April 2006
March 2006
February 2006
January 2006
November 2005
October 2005
September 2005
August 2005
July 2005
June 2005
April 2005
March 2005
February 2005
January 2005
December 2004
November 2004
October 2004
September 2004
July 2004
May 2004
April 2004
February 2004
January 2004
September 1990
April 2007
March 2007
February 2007
January 2007
November 2006
October 2006
September 2006
August 2006
June 2006
May 2006
April 2006
March 2006
February 2006
January 2006
November 2005
October 2005
September 2005
August 2005
July 2005
June 2005
April 2005
March 2005
February 2005
January 2005
December 2004
November 2004
October 2004
September 2004
July 2004
May 2004
April 2004
February 2004
January 2004
September 1990
Friday, July 22, 2005
在 blogger 加入「繼續閱讀」
老王賣瓜,現學現賣…好像不是這樣接…
在陽春的 blogger 中加入其他 blogger 平台都習以為常理所當然的事情(嘆)。大致上循著 eliza 提供的 link 稍微地簡化…又弄複雜了一點。
覺得把他說的順序倒過來,可能比較好瞭解一點。就從怎麼把文章切成兩半開始吧。先在「settings設定」的「formatting格式」最下面找到「post template發表模版」,在裡面貼上
再 來就是要讓這個fullpost 類別在首頁上消失,變成「繼續閱讀」的連結。這就要靠樣式表(stylesheet),也就是模版中<style>跟</style>中間那一大串東西。
先把模版全部 c+p 下來存成文字檔,免得後悔莫及。
在「template模版」裡面找到</style>,在他的前面貼上
接下來的部分,可看可不看…這有個問題,像是以前的文章並沒有加上 "fullpost" 這個類別,或是沒有需要分成兩段的短文,文章已經結束,但是在首頁上仍會有「繼續閱讀」的連結,變成有點畫蛇添足、騙點擊數的感覺。所以接下來就要教電腦分辨哪些文章有 "fullpost" 的部分,需要「繼續閱讀」的連結,哪些不用。
參考了動態的 expand/collapse (也是節省首頁空間很好的方法),回頭把上一個步驟改成
<div class="post-body"> 改成
然後就是程式的部分,在<head>後面貼上
在陽春的 blogger 中加入其他 blogger 平台都習以為常理所當然的事情(嘆)。大致上循著 eliza 提供的 link 稍微地簡化…又弄複雜了一點。
覺得把他說的順序倒過來,可能比較好瞭解一點。就從怎麼把文章切成兩半開始吧。先在「settings設定」的「formatting格式」最下面找到「post template發表模版」,在裡面貼上
前言按下儲存鍵後,以後要 po 新文章,點進發文區,便自動送上這幾行。這樣子文章被分成了兩個區塊,同時給「繼續閱讀」的部分一個新的類別(class)叫做 "fullpost"。
<span class="fullpost">
繼續閱讀
</span>
再 來就是要讓這個fullpost 類別在首頁上消失,變成「繼續閱讀」的連結。這就要靠樣式表(stylesheet),也就是模版中<style>跟</style>中間那一大串東西。
先把模版全部 c+p 下來存成文字檔,免得後悔莫及。
在「template模版」裡面找到</style>,在他的前面貼上
<MainOrArchivePage>(我 把.前面的span拿掉了,留著也沒關係)也就是在首頁時 "fullpost" 這個類別不顯示。但是弄不見了以後,還得用個連結代替。同樣在模版裡找到 <$BlogItemBody$>,也就是文章會出現的地方,在他的後面貼上
.fullpost {display:none;}
</MainOrArchivePage>
<MainOrArchivePage>在首頁每篇文章的後面加上一個往文章頁的連結,而同時又把文章的一部份隱藏起來,就完成了。
<a href="<$BlogItemPermalinkURL$>">繼續閱讀</a>
</MainOrArchivePage>
接下來的部分,可看可不看…這有個問題,像是以前的文章並沒有加上 "fullpost" 這個類別,或是沒有需要分成兩段的短文,文章已經結束,但是在首頁上仍會有「繼續閱讀」的連結,變成有點畫蛇添足、騙點擊數的感覺。所以接下來就要教電腦分辨哪些文章有 "fullpost" 的部分,需要「繼續閱讀」的連結,哪些不用。
參考了動態的 expand/collapse (也是節省首頁空間很好的方法),回頭把上一個步驟改成
<MainOrArchivePage>這裡幫每個連結取了個 id,到時候會在第四行所呼叫的程式碼中用到。同樣地,也得幫每篇文章取個 id。在 <$BlogItemBody$> 前面找到
<div id="readlink<$BlogItemNumber$>" style="display: none;">
<a href="<$BlogItemPermalinkURL$>">繼續閱讀</a></div>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howReadMore('<$BlogItemNumber$>');</script>
</MainOrArchivePage>
<div class="post-body"> 改成
<div class="post-body" id="postbody<$BlogItemNumber$>">
然後就是程式的部分,在<head>後面貼上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簡單說,呼叫程式時,會檢查該篇文章有沒有 fullpost 的部分,然後決定要不要顯示「繼續閱讀」的連結。
function showReadMore(postId)
{
postBodyId = "postbody" + postId;
showExtLink = "readlink" + postId;
if (document.getElementById)
{
var postElement=document.getElementById(postBodyId);
var showExtLinkElement=document.getElementById(showExtLink);
if (postElement)
{
for (var j=0; j<postElement.childNodes.length; j++)
{
if (postElement.childNodes.item(j).className=="fullpost")
{
showExtLinkElement.style.display="block";
break;
}
}
}
}
}
</script>
Friday, July 22, 2005
讀更多測試
我說...點進來才看得到
Sunday, July 17, 2005
a cook's tour

書 買好久了,斷斷續續,直到最近才把書看完…其實有跳過兩章,因為他實在太喜歡越南了,反而是我有點玩膩了,想要趕緊多看看點別的地方。照片是好久以前照的 了,坐飛機時看這書實在有點折磨,又是歷險又是美食的,我卻還被安全帶綁著,苦苦等著飛機趕快降落。其實現在出門旅行,上網查還是朋友報門路,沒有尋 訪一 下當地名產,就好像沒有去過一樣。當然跟跑到沙漠裡烤全羊還是差多了。
有稍微聽過的大概知道這也是個電視節目。有時候為了鏡頭,「應觀眾要求」要做點莫名其妙的沒腦事,當然免不了要在書中幹醮一番。看他犀利辛辣的文字,真想把他在 kitchen confidential 裡挑上 emeril 的部分好好拿來看看(真八卦…)不過他到了 french laundry,對 thomas keller 又像看到神一樣的崇拜,實在是非常的有趣。
google 發現原來節目台灣有撥,人去過了台灣,書也已經有中文版。現在又開了個新的節目,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播出台灣的美食探險。

書 買好久了,斷斷續續,直到最近才把書看完…其實有跳過兩章,因為他實在太喜歡越南了,反而是我有點玩膩了,想要趕緊多看看點別的地方。照片是好久以前照的 了,坐飛機時看這書實在有點折磨,又是歷險又是美食的,我卻還被安全帶綁著,苦苦等著飛機趕快降落。其實現在出門旅行,上網查還是朋友報門路,沒有尋 訪一 下當地名產,就好像沒有去過一樣。當然跟跑到沙漠裡烤全羊還是差多了。
有稍微聽過的大概知道這也是個電視節目。有時候為了鏡頭,「應觀眾要求」要做點莫名其妙的沒腦事,當然免不了要在書中幹醮一番。看他犀利辛辣的文字,真想把他在 kitchen confidential 裡挑上 emeril 的部分好好拿來看看(真八卦…)不過他到了 french laundry,對 thomas keller 又像看到神一樣的崇拜,實在是非常的有趣。
google 發現原來節目台灣有撥,人去過了台灣,書也已經有中文版。現在又開了個新的節目,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播出台灣的美食探險。
Thursday, July 14, 2005
Swing Girls
太多的青春神奇歷險都在漫長夏日的那個無聊的哈欠之後展開,搖擺的爵士女孩卻有讓人忍不住想要跳起來的興奮節奏。耳邊不時響起輕鬆活潑的爵士音樂,重點是,誰能抗拒穿著水手服的高中女生魅力呢?
一 群暑假還困在教室裡補課的高中女生,陰錯陽差地組成了個爵士樂團,從「總比上課好」的玩耍嬉鬧,到有模有樣的演奏能手,一路漫畫式的搞笑,說要套上青春勵 志,好像笑了太多了點,大概算是導演高超地潛移默化。倒喜歡美國 "feel-good movie" 的說法,看完電影會不停哼著片尾 Nat King Cole 的 "L-O-V-E",心情跟著音樂繞樑好幾天。
電影裡充滿著親切的鄉土氣息(米澤牛!),非常貼近劇中日常生活的感覺,配上「老頭子聽的」、「裝得很高尚的」爵士樂,一點點異國度的風情,最後就像在紅綠燈旁的新發現一樣,爵士的音樂也好,爵士的精神也好,輕鬆又完全地融入到生活的各個角落。
比起其他的音樂電影,沒有頭手分離的樂器特寫,或是演員彆扭裝沈醉的剪接鏡頭,搖擺女孩們個個都是親自上陣,還出了 cd(一 片四十米金啊~)小小 live! 了一下。也許他們練樂器的過程本身就是一部青春電影,說不定更有勵志味道。電影最後完全不縮水的盡情演奏,很聰明地選了跟之前完 全不同的曲目,當音樂響起的時候,還真有點驚喜。雖然平常總偏愛小編制的重奏,電影看完一樣聽得大呼過癮,總歸一句話,青春無敵啊。

電影官方網站
預告片
延伸地雷區,由小至大排列…
{ movie } 爵士還是最適合來搖擺...
[電影]Swing Girls / 搖擺女孩
夢幻泡影錄/SWING GIRLS.....青春甜膩的JAZZ精神
[感想] 搖擺、爵士、請相信音樂 - Swing Girls / 搖擺女孩
一 群暑假還困在教室裡補課的高中女生,陰錯陽差地組成了個爵士樂團,從「總比上課好」的玩耍嬉鬧,到有模有樣的演奏能手,一路漫畫式的搞笑,說要套上青春勵 志,好像笑了太多了點,大概算是導演高超地潛移默化。倒喜歡美國 "feel-good movie" 的說法,看完電影會不停哼著片尾 Nat King Cole 的 "L-O-V-E",心情跟著音樂繞樑好幾天。
電影裡充滿著親切的鄉土氣息(米澤牛!),非常貼近劇中日常生活的感覺,配上「老頭子聽的」、「裝得很高尚的」爵士樂,一點點異國度的風情,最後就像在紅綠燈旁的新發現一樣,爵士的音樂也好,爵士的精神也好,輕鬆又完全地融入到生活的各個角落。
比起其他的音樂電影,沒有頭手分離的樂器特寫,或是演員彆扭裝沈醉的剪接鏡頭,搖擺女孩們個個都是親自上陣,還出了 cd(一 片四十米金啊~)小小 live! 了一下。也許他們練樂器的過程本身就是一部青春電影,說不定更有勵志味道。電影最後完全不縮水的盡情演奏,很聰明地選了跟之前完 全不同的曲目,當音樂響起的時候,還真有點驚喜。雖然平常總偏愛小編制的重奏,電影看完一樣聽得大呼過癮,總歸一句話,青春無敵啊。

電影官方網站
預告片
延伸地雷區,由小至大排列…
{ movie } 爵士還是最適合來搖擺...
[電影]Swing Girls / 搖擺女孩
夢幻泡影錄/SWING GIRLS.....青春甜膩的JAZZ精神
[感想] 搖擺、爵士、請相信音樂 - Swing Girls / 搖擺女孩
Sunday, July 03, 2005
拍立得-ize

how?Polaroid-o-nizer (到處都有亞系辣妹~)
到 flickr group 可以找到 mirror sites (感謝cindy提醒)
在 flickr 上看到的,把照片「拍立得化」(使用後記得加上 polaroidonized 的 tag :) ),只要先將照片上傳到網路上,再填入照片網址,輕鬆簡單。想當初還在 photoshop 裡還設了個 action 來玩,現在網路上就可以完成,真是年,頭都變了。

how?
到 flickr group 可以找到 mirror sites (感謝cindy提醒)
在 flickr 上看到的,把照片「拍立得化」(使用後記得加上 polaroidonized 的 tag :) ),只要先將照片上傳到網路上,再填入照片網址,輕鬆簡單。想當初還在 photoshop 裡還設了個 action 來玩,現在網路上就可以完成,真是年,頭都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