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d Rocks

密西根北半島蘇必略湖岸,層層砂岩侵蝕地形,亦是美國第一個國家級湖岸景觀區(National Lakeshore)。不過風浪太大,沒辦法出海遊湖,只能從峭壁上往下看。

The Whirling Dervishes of Damascus

The Whirling Dervishes of Damascus
with Sheikh Hamza Chakour
and the Al-Kindî Ensemble

Sunday, November 14, 8 pm
Michigan Theater

起 源於九世紀初,伊斯蘭中神秘主義的蘇非(Sufi)教派,藉由音樂和冥想,來達到與神合而為 一的境界。音樂可以說是信眾主要的精神食糧,而相伴的白袍僧侶迴旋舞(Whirling Dervishes, Mawlawi)則於十三世紀由波斯詩人 Mevlâna Jalâluddîn Rumi 創立。
The gentle sweetness of the divine words penetrated each soul forever, so that whenever one of them hears music now, the memory of this sweetness is stirred within him causing him to move
簡單說,就是聽到 high 起來了…真是大不敬。雖然印象中都聯想成是土耳其的風俗,但是事實上在敘利亞、埃及、伊拉克等地區都一直保留這項傳統。特別是在 1925 年蘇非教派在土耳其被禁之後,敘利亞首都大馬士格成為這項傳統的另一個中心地。

所 以說去聽了音樂會,倒像是參加了個宗教儀式。器樂前奏曲後,接 著是即興獨奏(三首曲子分別由 Qanun、Ney、Oud 即興演出),最後進入歌曲的部分。由 Sheikh 開始吟唱,慢慢合音、樂器加入,氣氛也熱了起來。在僧侶起身分別向 Sheikh、觀眾以及相互鞠躬致意後,原地踱著小步轉圈暖身,接著便開始了白袍迴 旋舞。這一轉可不是兩三下,而是配合著樂曲速度,時快時慢,直到樂曲結束。雪白的拖地長袍迴旋成開傘,上半身也不斷著變化手勢姿態。這將近十分鐘的快速旋 轉,的確是需要堅強的體力跟堅定的信仰。不過不知道是不是我意志太薄弱了,沒有中場休息,連續聽著九十分鐘的祈禱吟唱,真的是有點累人。

延伸閱讀:
大大樹音樂圖像
photos by DanK

The Bad Plus + E.S.T.

 The Bad Plus
 Reid Anderson, bass
 Ethan Iverson, piano
 David King, drums

Esbjörn Svensson Trio
Esbjörn Svensson, piano
Dan Berglund, bass
Magnus Öström, drums


Saturday, November 13, 8 pm
Michigan Theater

把 double bass 接上效果器,拉起弓來像是拉住搖桿的電吉他,腳尖一踩,瞬時上打了一個檔位,直直飛進電音世代。E.S.T. 插了電,或是旋轉著 ambient 的電子噪音,切來換去,原音爵士跟電子的融合,真的是恰到好處。Esbjörn Svensson 的鋼琴又明亮輕盈一如歐陸傳統,不管是 Seven days of falling 的優雅,還是 When god created the coffeebreak 的毫不喘息,輕柔沙發還是重拍飆汗,一樣精彩。

如果下半場是歐洲新融合,那上半場的 The Bad Plus 就是美國實驗,也不是別的,搖滾樂。鼓手 David King 總有莫名其妙的小道具跟怪技巧,而進入曲子中段強勁綿密的鼓擊,重拍卻又散落各地,很特別的味道。唉,E.S.T. 印象殘留太深,這種二合一的音樂會,真是委屈了 bad+(是我太混了才對)。

Tahquamenon Falls II


車過了 Mackinac Bridge,便開進密西根北半島(Upper Peninsula),不過還得再多一個鐘頭的耐心。

挑對時間,M-123 轉朝了北,是一片紅橙黃綠交錯,微微起伏的丘陵。只多一點點的高度,這一片向西延伸的陵地,總是比其他平原地方早熟成,好趁著還撐得住天氣的時候,先偷一點秋天的顏色。才記得跨過長長「海」峽,密西根湖與休倫湖(Lake Huron)分別就在左右兩側。眼前卻又是蘇必略湖(Lake Superior),湖面就在公路外側,只要伸手的距離。

轉過天堂(Paradise)的小驛站,便是溯著河的上游前去。從林間小徑走下台階,遠遠聽見隆隆的水聲。Tahquamenon 這名字便是來自他的顏色;從柏樹、杉樹中溶解出的單寧酸,把河水染成深深的糖漿。東部僅次於你家那塊的第二名,木訥地藏身在北方秋天的樹林裡。只是對面不合群的紅色說我們還來得太早,快用凍僵的雙手嗚著嘴巴,呼呼白白的空氣。

回溯:Tahquamenon Falls I
延伸:玩家經驗/北密西根,李明芝
St. Petersburg Philharmonic


St. Petersburg Philharmonic
Yuri Temirkanov, conductor

Tuesday, November 9, 8 pm
Hill Auditorium

聽得不夠多,連版本比較都不會,更何況是碰到沒聽過的曲目。只是直接的感覺,喜歡上了的聲音。德弗札克的第八號交響曲,開場第一個音符拉出,連完整的句子都沒講完,便是濃濃的波西米亞味道。像是他的大提琴協奏曲,卻又不是種鄉愁。

下半場是拉赫曼尼諾夫的最後作品,交響舞詩(Symphonic Dances),變化豐富配合上音響效果,也是第一次聽,也是一樣著迷。第一樂章中段長笛、直笛跟薩克斯風交替著微微感傷的旋律,時而細膩、時而壯闊,一路開展的交響詩篇。雖然說剛敗的唱片還沒聽完,至少下次就多了這兩個目標。

安可曲目是胡桃鉗裡的…很常聽到的一段 ^^; 剛跳上指揮台,音符便整齊劃一地蹦了出來,輕輕鬆鬆,像喝 vodka 一樣簡單。
如歌之行板 ---- 瘂弦
lucas 說他參加了個詩社(這人真是興趣廣泛),我也沒看過幾首新詩,聊了聊,大概就這首吧。

如歌之行板 ---- 瘂弦
Andante cantabile ---- Ya Xian (1932-)

溫柔之必要
The neccessity of tenderness
肯定之必要
the neccessity of affirmation
一點點酒和木樨花之必要
the neccessity of a drop of wine and sweet-scented osmanthus
正正經經看一名女子走過之必要
the neccessity of decently watching a woman walk past
君非海明威此一起碼認識之必要
the neccessity of admitting at the very least that you aren't Hemingway
歐戰,雨,加農砲,天氣與紅十字會之必要
the neccessity of wars in Europe, of rain, canon, weather, and the Red Cross
散步之必要
the neccessity of taking a walk
溜狗之必要
the neccessity of taking the dog for a stroll
薄荷茶之必要
the neccessity of peppermint tea
每晚七點鐘自證券交易所彼端
the neccessity of rumors, which everynight at seven o'clock

草一般飄起來的謠言之必要。旋轉玻璃門
whirl about like dried grass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Stock Exchange. The neccessity of
之必要。盤尼西林之必要。暗殺之必要。晚報之必要
revolving glass doors. The neccessity of penicillin. The neccessity of assassination. The neccessity of evening papers
穿法蘭絨長褲之必要。馬票之必要
the neccessity of of dressing trousers of French velvet. The neccessity of betting on horses
姑母遺產繼承之必要
the neccessity of inherenting one's aunt's money
陽臺、海、微笑之必要
the neccessity of a balcony, the sea, and smiles
懶洋洋之必要
the neccessity of laziness

而既被目為一條河總得繼續流下去的
But what is looked upon as a river must continue to flow on and on
世界老這樣總這樣:──
such is always the way of the world - always:
觀音在遠遠的山上
the bodhisattva Guanyin lives on that faraway mountain
罌粟在罌粟的田裏
poppies grow in the poppy field

(April, 1964)
(translated by N.G.D. Malmqvist)

非關摩托車日記
今天碰到阿根廷同學聊起電影,他也不知道為什麼 Che 一開始叫做 Fuser,看完電影還打電話問了他老爸,也沒有答案。大概就只是個綽號吧。

倒是 Che 在古巴是對阿根廷人的通稱,就像港仔或是台客的道理。

回溯閱讀:
Diarios de Motocicleta 摩托車日記

How can 59,054,087 people be so DUMB?
i too wanna know.
(also test posting from flickr)
--
"still depressed?"
"i'll be depressed for four years."
dxmn~
百分之五十一的美國
一句話變成一篇)

"It's working class people voting for Republicans. That's on cultural issues."
- Thomas Frank

大選結果揭曉,看到美國中央部分一片紅色(小布希),第一個想起的就是夏天時候看到的 Thomas Frank,"What's the Matter with Kansas?"。到圖書館找卻一直出借中,就連預約了也排不到,看來這次得花錢買了。

地 圖上一片不間斷的紅色版圖,民主黨不是被擠到小小的東北角,便是被放逐到太平洋海邊。反映了民主黨支持者集中在都市(大城市 Kerry 62%,鄉村 Bush 58%)的現實,更重要的因素,是在於保守派(Conservatives)對於議題的認同操作。今天看到 Schee 的 米大選 CNN出口民調的訊息,這些想法又更真實地呈現出來。


nytimes.com

先 說 Thomas Frank。今天新鮮繁榮、實驗前衛的美國當然是在東西兩岸的大城市,紐約、波士頓、舊金山、洛杉磯。中間地帶除了少數的像芝加哥(還有 Ann Arbor :D ),大多是農地平原的鄉村地方,偶爾拜訪個朋友看看鄉村風光,絕大部分時候都是透過飛機的玻璃窗,眺望便算來過。「平凡」大概是多數人會下的形容詞。事實 的確如此,平原區上的農民是現今美國最貧困的階級,原本集散交易的小鎮現在垂垂老矣,人們除了辛苦耕牧以外,便是選擇離開。傳統印象裡,民主黨是較為照顧 社 會議題,勞動階級的代言人,然而小布希在兩千年的選舉,以八成的支持率輕鬆取得這些窮困地區。事實上,在 Frank 的老家堪薩斯州,過去曾是左派社會運動的先鋒地區,辦過左派報紙,在美國心臟地區(Heartland)意識高昂地組織工農政黨(Farmers' Alliance, or the Farmer-Labor Party)對抗財團獨霸。曾經是想法作法最激進的地區,現在卻是保守右派的共和黨最堅定的支持者。

過 去十幾年來,保守派成功地將對手包裝成戀樹癖、吃生魚、喝拿鐵的雅痞菁英(tree-hugging, sushi-eating, latte-drinking yuppie elitest),跟手拿啤酒、大火烤肉、粗獷豪邁的男子氣概當然是不同的世界,「他們根本不懂我們的生活,又怎麼會關心我們的問題?」於是從雷根開始到 小 布希,燦爛的陽光笑容,好像鄰居般的和藹可親、閒話家常,成為普羅大眾的選擇。那些「高級知識份子」越是拿他的破爛英文當作笑柄的同時,小布希就更像是平 凡人的一份子,更加劃清這些所謂 自由派(liberal)跟人民之間的距離。

在有意的炒作下,這樣的二分法日益嚴重。共和黨雖然在經濟 上偏愛有錢人,但這場文化戰爭(cultral war)卻是跟保守的平凡人同一陣線。運用反墮胎、反同性戀等等立場鮮明的議題,或是用宗教與政治的角力,反進化論、反「反學校禱文(school prayer)」,從最基層開始動員虔誠支持者的熱情。雖然是跟自己的經濟利益背道而馳,但在平凡樸實的招牌下,道德問題凌駕一切。更糟的是,民主黨在經 濟方面棄守, 民主共和全都是富商代言人,財團壟斷越來越容易、組織工會越來越困難,健康保險、社會福利一樣一樣被縮減,平凡人乾脆更加支持保守派,堅持維護道德價值。

但 是這 些文化戰爭本質上就越來越難生存,好萊塢電影越來越多色情暴力,電視每天 Will & Grace 不停重播,宗教多元不可能每個人都獨尊耶穌,帶頭衝鋒的保守派政客除了閉門造車,保護牆越築越高以外,又真的能夠帶領他們到哪裡去?也許本來就不是他們 的目的,這變成了一個反智社會裡純粹為了政治利益二分法的戰爭。劃分得越清楚,支持也就越能凝聚。草根大眾堅決反對男男親吻甚至結婚,得到的卻是付不起的 健 康保險, 或乾脆放棄不保;虔誠相信小孩到學校禱告可以成為好公民,得到的卻是銀行管制放寬,被信用房貸壓得喘不過氣來。

回過頭來看 CNN 出口民調, 既使是城市鄉村、教育程度的分別,布希跟凱瑞的差距頂多在六四比左右。唯一能夠真正區分選民的是議題的設定,幾乎每一題皆有高達七成五的支持率。當選民被 問到最關心的議題為何時,大概有四分之三的機率可以從他的優先次序猜到他是屬於哪一陣營的。把超過七成的議題設定挑來看



布希:恐怖主義道德價值
凱瑞:教育伊拉克經濟/就業健保

把 道德價值的重要性放在生活實際上所碰到的難題之上,這樣的人多數會支持布希。如果認為經濟直接影響因素較為重要的話,便是屬於傳統民主黨的支持者。這也 就是 Frank 所稱保守派這十幾年來運動下來的成果。顯著的是,認為道德價值第一優先者竟然排名第一(22%),顯示這不僅僅是搧風點火的動員,也說明了這次在十一州裡 公投(綁大選稀鬆平常)禁止同性戀婚姻的提案以壓倒性的勝利全部過關,美國「普通人」之保守儼然成為主流力量。更有趣的是,如果把恐 怖主義(19%)跟伊拉克戰爭(15%)湊成一個的話,的確是這次選舉最重要的議題,但同樣的,支持布希者會以「恐怖主義」稱之,伊拉克問題成為美國安全 的措施中的一環。單著重於伊拉克問題的,多為凱瑞的支持者。看得出來共和黨在政治語言、議題操作上,都比民主黨顯得高明許多。選的抽象(道德?恐怖?) 讓你無從反對,又比實際問題高出一個想像。

延伸閱讀:
Thomas Frank with Bill Moyers, with video
Lie Down for America, Thomas Frank
米大選 CNN出口民調的訊息, Schee
Exit poll, CNN
i'll be watching you... again... ooxx


"It's working class people voting for Republicans. That's on cultural issues."
- Thomas Frank

圖書館一直排不到這本書,看來得花錢買來看了。